李亚霖
李亚霖,男,本科生,中共党员,就读于2017级求是电工电子一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担任班级宣传委员.
大学四年的竞赛,对我来说学到最多东西的就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对于单纯的数学竞赛来说,我个人认为一部分需要的是大学之前打下的基础,还有一部分就是入学后课余时间的复习与拓展了,数学竞赛的备考模式和建模比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建模比赛从某种程度上有些偏向于工程性,需要你对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因此我对建模比赛的印象颇为深刻,这也是我大学期间唯一一次正式的建模比赛。因此我主要谈一下自己备考的心得,首先,选择合适的队友,盲目的找寻同一个专业的同学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你们擅长的方面大概率是一致的,这就导致三个人实际只发挥了一个人的作用,不同专业同学的组合能够让建模过程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在比赛之前,一定要提前熟悉一些统计和数据处理之类的相关知识,因为不论你选择哪个题,数据分析,统计结果都会让你的论文更加优秀,因此熟悉一些常用的统计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还需要一个熟悉论文编写的队友,当然这是最后的一部分工作,最后,掌握一些常用的编程语言的使用如python,以及了解一些常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你选择的是偏向数据处理的题目,这个问题将是你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备战美赛期间,我和我的队友基本满足了上述条件,为期4天的过程,从数据预处理,到建模,到统计分析,再到最后的论文编写和排版,每一步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在任何一环选择退出,毕竟是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建模比赛,很多东西还是相当陌生。
我们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也曾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分析方法想过放弃,但是由于前期准备做了太多准备,花了太多时间,不想轻言放弃,因此还是硬着头皮做到了最后,在建模比赛中,如果你没有提前储备起一个综合的知识库,只想4天突击准备的话,面临的困难未免太多,中途放弃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话又说回来,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其实交完论文的那一刻,只会感觉到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结束的充实感,最终的结果如何,也已经无所谓了,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细节,没有荒废时间,为今后打下了基础。